指紋考勤在大多數(shù)企業(yè)里已經(jīng)屢見不鮮,為了考察員工的到崗情況,用指紋考勤機采集員工指紋,在上下班時刷指紋以了解員工的出勤率。近幾年,上課刷指紋、晨跑刷指紋的新型考勤制度在高校中開始出現(xiàn),學校試圖用該方式來提高學生出勤率。
據(jù)報道,早在今年5月,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已正式使用指紋考勤機。按照規(guī)定,課前30分鐘刷指紋有效,上課后超過10分鐘刷算遲到,下課提前5分鐘刷算早退。正式啟用指紋考勤前,學院花了幾天時間組織學生錄入指紋。據(jù)了解,此舉的確使該校學生的到課率有所提升,但也存在個別學生到教室后刷了指紋就走,等到差不多快下課了再來刷一次的現(xiàn)象。
放眼全國高校,采用類似指紋采集考勤機制的除了民大相思湖學院還有貴州科技學院、揚州大學、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等。將指紋考勤和高校管理掛鉤也引來不少熱議,有網(wǎng)友表示支持:“高校逃課現(xiàn)象層出不窮,采用指紋考勤可以規(guī)范學生自身行為,對校園安全也有保障。”但也有學生表示反對,認為此舉“合理”不“合法”,廣西大學熊同學說:“指紋屬于個人的一部分,學校采集指紋有侵犯隱私的成分。”在施行了半年指紋考勤機制的民大相思湖學院,有學生談到這種有別于傳統(tǒng)點名的考勤方法時說:“手段先進,但是想逃課的還是有辦法逃。”
指紋考勤機比傳統(tǒng)的點名或簽到考勤更具可控性,在不少采用此項考勤制度的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高校“碰瓷”。12月9日,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采取人臉識別機替代指紋打卡機進行考勤。據(jù)了解,之所以升級機器是因為指紋打卡被學生破解了,有學生稱:“有一種叫‘指紋膜’的東西,只要在膜上蓋上自己指紋,便可騙過指紋打卡機。”
在經(jīng)歷過從“刷指紋”到“刷臉”的變化后,電子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的黃同學說:“高校學生心智已經(jīng)成熟,上課出勤關(guān)鍵在于自律,不管是傳統(tǒng)的考勤制度還是新型的‘刷指紋’或是‘刷臉’,留住人很容易,但是留住大學生上課的心才更重要。”